
思明政協來公司舉辦沙龍活動
2019年5月6日,思明區政協在本公司開展主題沙龍活動,名為為“中山路,讓我如何再愛你”詳情請閱下文。 廈門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是全國最早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也是廈門的人文地標、歷史發展縮影它中西合璧,開放包容孕育了許多廈門文化名人留下了濃厚的愛國愛鄉華僑歷史印記歷經九十余載的風雨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廈門人的中山路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車輪中曾一度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韻味與魅力
視察中山路及委員企業
委員企業用中山路老照片精心布置了活動現場
。
龍主講嘉賓有: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成灶、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區政協特邀研究員彭一萬、廈門市民俗專家郭坤聰、區政協常委周毅、《關于打造中山路高品位商業街區的建議》提案執筆人、區政協委員魏劍、思明區政協主席陳炳良、副主席鄭尤男參加了此次活動。
主持人呂韶風
中華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成灶:
優勢與特點:
廈門中山路有著無可比擬的六大優勢和特色,即文化優勢、建筑優勢、對臺優勢、環境優勢、商業優勢、交通優勢。中山路是廈門近現代保存最完好、最完整和最悠久的歷史風貌建筑舊城街區,沿街人文古跡、歷史風貌集中展示中西文化充分交融、僑臺情緣血脈相連,體現了廈門人民高度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工作難點:
中山路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產權,沿街二樓三樓的產權要置換,街道很難進行大的改動,并且商鋪月租金也過于高昂。
目標定位措施:
目前要想改變中山路,只能做局部的調整,在古城東路打造臺灣商品一條街,在夜景工程方面做調整提升。
廈門市民俗專家郭坤聰:
中山路附近曾是名人故居聚集的地方,是詩人的產地,有許多文人志士及書店、報社,文化氣息濃厚,它的特點是“古城邊、通大海、商業街”。中山路附近還有八市、中山公園。將八市的“舊”和中山路的“新”形成對比,以及將明城墻遺址做成公園,通到中山公園連成一體,這兩個建議都沒有實行到位。中山路的創新還有待加強。建 議:我們不止要關注中山路的建設,還應該關注到整個廈門,要發動民眾一起參與。我們可以在位于中山路兩端的鷺江道、公安局附近建大型雕塑或是老式城隍的門,裝點出閩南文化氣息,讓中山路“返璞歸真”。
魏 劍:
廈門是我的第二故鄉。1998年我在廈門讀書,這里美麗的環境、包容的文化就深深吸引著我。當時的中山路有著南洋騎樓建筑和各種百年老字號特色品牌,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所以我出國留學后,也選擇了廈門作為回國發展的起點,公司就創辦在中山路上。存在問題:如今的中山路客流量大大增加,跟過去傳統的氣息相比變得更加商業化,存在業態過于簡單低端、老字號招牌經營慘淡、大型商場面臨倒閉、文化業態瀕臨覆沒等問題。建 議 :希望中山路日后能重新修整、重視華僑影響、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讓老字號延續,讓文化傳承。魏劍以一個新廈門人的角度,暢談了對中山路的情懷及對目前中山路現狀的思考,并提出了規劃一步到位、資金一步到位、責任一步到位“三個一”的建議。
福建省旅游學會執行會長、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區政協特邀研究員彭一萬:
中山路要有文化氣息,應該留住琴行、書店等具有文化底蘊的產業;要挖掘文化,中山路應該好好研究騎樓的風格;要講好中山路的故事。思明的故事非常多,可以整理出許多歷史沉淀的故事和民俗傳說等等。我們還可以向國外城市大阪學習。大阪將人行道都放到地下去,鷺江道有地下通道,我們也可以將人行道引導到地下去。這里有一個具體的建議:過年寫春聯、貼春聯是中國傳統民俗,中山路的店家可以用名字撰寫藏頭聯。春節期間,如果店家門口都張貼著紅色的春聯,既喜慶又富有文化氛圍。
區政協常委周毅:
存在問題:目前,中山路存在的問題是主題定位不明確,特色不明顯,過度商業化,景觀設計不足,基礎設施不足等等。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租金過高。中山路具備消費、社交等功能,它不是單純的購物街,而是生活街。
建議:不僅是中山路,我們可以把周圍都規劃起來,形成魚骨形的街區,以中山路為主路,周邊為次路。這一點有重慶解放碑的十字金街模式可以借鑒。我們要發展科技中山路、綠色中山路和創意旅游特色。
陳炳良主席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動的成效,并提出中山路的定位方向、業態發展、文化及租金等四點思考方向,希望委員繼續深入調研,開拓思路,為中山路發展提升及建設高素質高顏值城區積極建言獻策。
城建城管委、醫衛委、社法委部分委員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委員們參議熱情高漲,盧紹蘢、劉定根、陳慧敏等委員觸景生情提議以愛的情感方式喚起全民參與,再現廈門的味道及生活方式,打造最具廈門特色的多元化中山路。
委員們積極建言,現場氣氛活躍,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委員們依然不舍離開,他們對于中山路未來如何發展的熱議依然不減,充滿無限期許,表示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他們將結合沙龍活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思維提出更具前瞻性的科學規劃,尊重歷史、留住鄉愁、提升顏值,用充滿文化氣質的高質量的發展找尋恢復百年老街中山路昔日繁華的金鑰匙。
推動中山路業態轉型發展,針對中山路東西路段的特色化和差異化,加強市場細分,明確功能劃分,科學布局促業態轉型,盤活商業及空間資源,創新產業發展;
通過宏觀調控,引進國有資金收購私人商鋪,以租金減免或扶持方式發展特色產業、僑企,讓老字號扎根生存;
發揮地理優勢,打造臺灣青創基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打破思維定式,借鑒國內外著名城市的成功經驗,完善缺失功能,進一步強化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化街區環境,消除安全隱患,優化交通網絡布局,提升交通運力;
推動互聯網科技森林產業發展,打造“科技、綠色”中山路;
做好文化古跡保護開發,推動文化傳承和發展,以文化為支點,形成“文創+文旅”發展效應。